3D打印:后泡沫聲明
3D打印目前并沒有替代傳統制造業的可能。不過,盡管現實市場有限,但3D打印的投資風卻越吹越猛——從企業層面吹向地方政府層面。
月21日,又一個3D打印論壇在中國開幕,這次輪到了珠海。
在一輪輪的論壇里,面對官員和企業,3D打印的專家們成為座上賓。到場發表演講的包括顏永年,在清華大學曾經長期研究3D打印技術的機械工程系教授。他經歷過3D打印在國內高校個別研究的長久年月,也見證了3D打印概念紅遍中國的現實,如今從北方一路演講到南方。
顏永年的學生早在10年前就創立了3D打印企業。去年,頭頂“顛覆性技術”、“新工業革命”、“千億產業”的光環,“3D打印”迅速成為商界和資本市場的熱門話題,如今更被納入了經濟轉型的議題軌道。同在7月21日的這個周末,在武漢,3D打印還被安排為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展示匯報的科技成果之一。
在近一年的時間里,新近與3D打印拉上關系的中國企業、創新中心、產業園區和平臺已有數十家,如同催生出一個個3D打印產業的官產研大森林,“未來產值將以近百億計。”
3D打印技術已經發展了20余年,這樣的暴紅幾乎僅在一夜間——盡管未必得到投資界的認同,但局內人都明白,他們必須為這樣的爆發尋找空間。
寂寥前世
去年 3D 打印全球的市場規模僅 20 億美元左右。
去年11月,太爾時代在北京的車庫咖啡里面擺滿了各種3D打印的塑料模型,《21CBR》記者第一次看到3D打印的場景:經過圖形設計、添加塑料打印材料以后,3D打印機像擠牙膏一樣,從下而上逐層疊加材料,用3個多小時“打印”出一個藍色的馬里奧(經典電子游戲角色)。
如果仔細觀察,人們能看到這個馬里奧身上年輪一般的、層層疊加的痕跡。“3D打印”的原名并不炫目,就叫“增材疊加”或“快速成型”。與切削原材料的傳統減材制造方法相反,3D打印好比磚頭砌墻,逐層增材制造物件。
“過去我們說‘快速成型技術’,嚇跑了一批潛在客戶。”郭嶠說“3D打印”的名號對他的生意更有利。這個北京太爾時代公司的市場部經理對《21CBR》記者說,他在這個行當已有10年,過去經常參加工業會展,進行類似3D打印馬里奧的演示。
在郭嶠看來,制造3D打印機無需專門的技術:將已存在于材料、計算機、機械、控制和光配等領域的諸多現成技術,按照“快速成型技術”的原理和邏輯,進行重調,即可創造出當下時髦的“3D打印機”。
早在1990年代,中國曾出現過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與北京隆源自動成型系統有限公司的“三校一企”陣營,引進國外3D打印設備用作研究。
太爾時代由顏永年的學生郭戈在2003年成立,早期以生產工業級的3D打印設備為主,每年的銷售量在四五百臺左右,產品主要賣給國內的一些學校作教學用途,也會賣給醫療機構。“其實快速成型的目的就是做一件或者幾件東西,如果開模來做就太貴了。”郭嶠說,“比如制作不同患者的骨頭模型。”
包括郭嶠和顏永年,很多對該行業有了解的人士都不否認,3D打印曾長期面對著一個容量有限的市場,全球總產值曾長期徘徊在10億美元左右。很多3D打印設備是工業級的,造價約20萬到40萬元,一般被用作企業設計、研發的配備。(責任編輯:admin)
- “掃一掃”關注融合網微信號
免責聲明:我方僅為合法的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所發布的內容提供存儲空間,融合網不對其發布的內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證:不保證內容滿足您的要求,不保證融合網的服務不會中斷。因網絡狀況、通訊線路、第三方網站或管理部門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導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網,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發布的內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網目前各產品功能里的內容)僅表明其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的立場和觀點,并不代表融合網的立場或觀點。相關各方及作者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更與本站立場無關。相關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臺上發表、發布的所有資料、言論等僅代表其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交易等方面的建議。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定并承擔相應風險。
根據相關協議內容,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已知悉自身作為內容的發布者,需自行對所發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負責,因所發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等所引發的一切糾紛均由該內容的發布者(即,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承擔全部法律及連帶責任。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及連帶責任。
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相關欄目上所發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其他合法權益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經相關版權方、權利方等提供初步證據,融合網有權先行予以刪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機關查處的權利。參照相應司法機關的查處結果,融合網對于第三方企業用戶所發布內容的處置具有最終決定權。
個人或單位如認為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在融合網上發布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應準備好具有法律效應的證明材料,及時與融合網取得聯系,以便融合網及時協調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并迅速做出相應處理工作。
融合網聯系方式:(一)、電話:(010)57722280;(二)、電子郵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對免責聲明的解釋、修改及更新權均屬于融合網所有。